商会新闻

秦人(秦商)文化系列 | 秦商创造的“第一”竟然有这么多!

引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激励广大会员砥砺奋进, 特别推出秦人(秦商)文化系列活动。通过深度学习及发掘秦人文化科技,融合新动力,以线上线下形式开展新媒体宣传、秦人(秦商)文化大讲堂等活动,弘扬传统,增强文化自信,传承科技文明。让广大会员及更多国人进一步了解秦人历史、文化以及科技力量——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商会将系列活动作为新的起点,以身作则,带领会员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弘扬秦人秦商正能量,以此献礼建党100周年。

本期讲述历史上的陕西商人如何在纷繁时局中把握时机、探索创新,“合伙股份制”、“民族贸易中介形式”、“金融结合蚕桑、盐井、石油”…… 秦商在中国商业史上创造出多个“第一” ,那些商业贸易上的辉煌创新,至今影响深远,鼓舞着新时代的秦商锐意进取。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善用政策求发展

明朝建立后, 将西北边患视为王朝最大威胁, 为巩固边防,明朝在沿边各地设立了9座边镇, 其中陕西布政司管辖4 座, 即榆林、宁夏、固原、甘肃四镇,下辖24个卫所,有“马步军一十四万四千九百九十一人,马八千三百七十一匹”,这些兵马一年消耗的粮食“数千百计”,消耗布匹“一百万余匹”。

为解决粮食、布匹供应难题,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实行“开中法”,允许商人运粮到边镇,用粮食换取盐引。中国古代对食盐一般由国家垄断经营,盐引是取得食盐的凭证,因而具有价值的稳定性和稀缺性,有人将其视为古代的一种“特殊货币”。商人换到盐引后, 可以凭此到两淮都转运盐使司所属的各盐场领取食盐,再到指定地区贩卖。根据远粮路程远近不同,换取同量盐引所需的粮食也不一样, 按洪武年间的标准,大约1至5石粮食可换取一小引,合200斤食盐。

“开中法”于明朝初年确立, 之后一直施行并不断完善,除粮食外,还规定可用布匹、马匹等换取盐引。秦商抓住这项政策,发挥自身道路方便、运费更省的地域优势,迅速介入,带动了粮食、布匹、食盐等物资的贸易。有了一定积累后,秦商的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大,主营物资又增加了茶叶等项, 地域扩大到新疆、川藏等地区,在商业上形成了明显的区位优势,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说,“西北贾多秦人”。

困局创新显身手

除了独特的地域优势,这一时期的秦商也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比如在布匹经营方面,过去的做法是,到江南产布中心通过当地的布商收买布匹,收齐后看布估价,之后交易拉走,秦商和织户都要受到当地布商的盘剥。为此,一部分秦商探索出了“驻中间、拴两头”的经营模式,把总号设在布匹产销两地的中间,一头拴着产地,在那里设立“座庄”,负责组织生产;一头拴着销售地,在那里设立“分庄”,负责销售。这种模式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经营成本,又有效地防范了产销两个环节的风险,因而使秦商在布匹经营中独占鳌头,从明朝初年到清朝晚期,整个南北布匹交易几乎被秦商垄断。

秦商多由农业生产起家,大部分秦商经营规模较为有限,而长途贸易又是资本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经营项目,为克服资本的不足, 秦商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合伙股份制”就是其中的一种模式。过去一般由财东出资金,称“东方”, 掌柜只负责经营,称“西方”,创新后,掌柜可以作为人力投资从而占有一定股份,称“领东掌柜”, 这种模式密切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更加巩固了经营的基础。

明朝以后,各地商帮纷纷崛起,出现了所谓“十大商帮”,其中以秦商、晋商、徽商实力最雄厚,并称为“三大商帮”。秦商一度是“三大商帮”之首,学者李刚在《解密秦商》一书中总结了秦商在中国商业史上创造出的多个“第一”:是中国历史上产生最早的商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陕甘茶马古道;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以“日分”为主要形式的契约股份制;创造了中国最早的“歇家”“锅桩”等民族贸易中介形式;创建了古代第一个商人会馆——社旗山陕会馆。

金融创新险中胜

被莫言称为“陕西近代史文学创作的开山之人”的樟叶先生,其长篇小说《钱商》以百年前活跃在中国西部的陕西钱庄商人为原型,以清末中国社会生态为时间节点,以陕西商人驰骋商海的奋斗史为故事脉络,在挖掘和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活灵活现地塑造了以畅方正父子为代表的陕西商人历史形象。

19世纪中后期,以渭南商人组成的陕商钱庄发展成为和晋商票号、滦冀帮钱业齐名的金融巨子。《钱商》描述的是1902年至1905年,长安兴盛号钱庄在其第三代掌门人畅方正的率领及其高参汪立玄的协助下,其子畅以训、儿媳罗玉梅夫妇以及兰州分号掌柜杨茂堂等人苦心经营创业的故事。兴盛号钱庄业务拓展纵横自贡、兰州、关中三地,期间还穿插着与地下钱庄不法之徒的周旋斗争,呈现出一幅幅百年前陕商锐意进取的历史画面。

作者通过人物表达了商业运营应当有制度规矩,同时还要根据市场时局的变化不断调整经营方略。比如,四川的卷烟、甘肃的水烟本来是畅方正钱庄贷款的主要对象,但是他发现进口香烟已经在沿海地区的年轻人中大受欢迎,畅方正敏锐地认识到:人心趋势最不牢靠,口味终究会变,必须未雨绸缪,于是及时帮助内地的烟草企业作出调整。

兴盛号掌门人经营商业有成,但并不墨守成规,故步自封,作茧自缚,而是抱负远大,积极进取,其“十年规划”、兴办实业、拓展汇兑和抵押业务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可见一斑。在他的影响推动下,其次子畅以训赴沪考察金融机构、新兴实业和机器工艺;其儿媳罗玉梅面对闺蜜家濒临破产的桑园打包收购、资产重组,创办缫丝企业;兰州顺福号掌柜杨茂堂会同李凤英、何东魁在烟叶上开发升级;在陕西境内坚持万亩茶园,扩大茯砖生产的目标不动摇;率先投资考察石油,堪称陕北石油开采的拓荒者。

书中所记述的小额贷款尽管时代不同了,小额贷款的主旨、内容、形式已有很大变化,但是这种面向民间小微企业和农村商户的信用服务方式,特别是陕商先辈们不辞劳苦、登门服务的敬业精神,依然有其现实借鉴意义,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精准扶贫”的热潮中,值得我们大力继承和发扬。还有其金融与茶叶、烟叶、蚕桑、盐井、石油等结合的发散性思维和开拓精神对于我们正在探索的互联网+的创新思维和发展模式不无启发和参考。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17年第21期、文艺报、北京晚报、书海杂志、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