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激励广大会员砥砺奋进, 特别推出秦人(秦商)文化系列活动。通过深度学习及发掘秦人文化科技,融合新动力,以线上线下形式开展新媒体宣传、秦人(秦商)文化大讲堂等活动,弘扬传统,增强文化自信,传承科技文明。让广大会员及更多国人进一步了解秦人历史、文化以及科技力量——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商会将系列活动作为新的起点,以身作则,带领会员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弘扬秦人秦商正能量,以此献礼建党100周年。
本期分享陕西当代名人的故事,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近日采访中介绍了最新作品,同时娓娓道来个人的生活状态与人生感悟,传递勇敢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本期分享希望传播贾平凹老师的正能量,为广大读者,为年轻的创业者带来启发。
▼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
人生没法改变
能改变的是面对它的态度
胡杨:怎么理解《人生从容》这个书名,想传达怎样的人生观?
贾平凹: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呢,实际上对一个人来讲,他各个生命段完成各个生命段的事情,比如说小时候就好好玩,当学生就好好读书,工作以后就把工作做好,到老年以后就过好老年生活,每个时段都是从容的。但是从整个人生来看,有句话是这么讲的:不管坏事、挫折或者是好事情,尤其不好的事情到来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而能改变的是你面对它的态度,有了这个态度以后对于突然而来的灾难,就知道应该怎么去对付。这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的“从容”。
胡杨:您觉得人生从容是不是和年龄有关?
贾平凹:是的,这个从容从局部来讲,年龄大了,经的事情多了,他越来越从容了。但我讲的从容是从另一个角度,就是漫长的人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情,这是不可抗拒的,也没法改变的,所以只有在接受它的过程中形成这种心态,比较从容的一种心态,有了这种态度以后,会有另一种积极的解决方法。
胡杨:您说挺喜欢写散文,感觉散文更自在一些,为什么?
贾平凹:散文一方面它篇幅短,不像长篇需要熬几年的时间。从具体情况来讲,这十几年都是在集中精力地写长篇,散文相对来说写得少了。散文写得最多是我30多岁的时候,明显的,年轻时候的创作和后边的创作还是不一样的,年轻的时候有激情,对什么事情都感到好奇,见什么就想写什么,追求那种很清新的东西、很优美的东西成分多一些。到年纪大了之后,零星地写些散文,那都是自己在生活中,人生几十年里面体悟到的东西,真正自己感受到的东西,把它写出来。这个时候写的东西它就没有章法,没有起承转合,没有开头结尾这种讲究技巧的东西更少了,更多的是自己的体会。它和年轻的时候比起来,感觉激情可能少了,感觉恐怕也不灵敏了,句子也不是很优美了,但它更多的是自己体会来的人生智慧。
胡杨:现在流行的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有些作家用这种方式和年轻人交流,您关注过吗?
贾平凹:我知道这个情况,但我要补充一点,文学创作毕竟是个长远的东西,比如说出版方面为了销售你可以这样那样,但总的来讲文学还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有时也不能太迎合一些时尚的东西,作为一个作家来讲,还是要踏踏实实地把自己作品做好,如果只是迎合一些时尚的东西,我估计都是不可能长久。
胡杨:网上有人说,过了35岁找工作就特别难,而且特别容易被社会淘汰,站在您的角度来看,他们是不是在贩卖焦虑?如果是,您对过了35岁的人有什么建议?
贾平凹:我自己是年龄大了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像我这种上个世纪50年代的人,大学毕业以后自然有很好的工作干,但那个时候的工作没有挑剔,把你分到哪就是哪。但现在的年轻人,我接触的周围的年轻人特别焦虑,遇到的问题也特别多,面临房子的问题、车子的问题、婚姻的问题,这生存的压力比我当年要多得多。至于说35岁寻不着工作这方面情况我了解得不是很多,我觉得作为人来讲,一生都在奋斗,要相信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保持着这个信念、这个态度,任何事情就不显得那么焦虑了,焦虑对应的词就是从容嘛。
“要相信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保持着这个信念、这个态度,任何事情就不显得那么焦虑了,焦虑对应的词就是从容嘛。”
改变又来不及了
胡杨:《人生从容》这本书里很多文章时间跨度比较大,有50年前的。现在您再回看当年的文章有什么感觉?
贾平凹:我年轻读书的时候,喜欢一边读书一边拿个笔记本,有很多幽默的句子可以把它摘出来,或者有什么想法、体会都把它写出来。年轻时候的作品里面能摘录一些幽默的句子,到老了之后,不讲究这些东西,完全变成一种说话的东西,自己体会的东西多了。年轻时生命体会的东西少一些,都是受别人的启发,受什么触动,发一些感慨。也有一些无病呻吟的东西,少年时自己说愁的这些东西。但老了之后说愁、说苦是用另一种形式,另一种语调把它写出来。
胡杨:您觉得贾平凹算得上一个成功的人吗?
贾平凹:在别人眼里,可能是成功了。其实在我的眼里,在我自己的感觉里,或许是成名了。为什么说成名了呢,我走到别的地方去,别人知道你了,这可能就叫成名吧,但成名绝不等于成功。什么事情,你越钻进去,你越觉得自己确实微不足道。最近一个事情,我跟好多人讲,我的这段情绪不好,因为到了这个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写的东西不行,但是这个时候要大刀阔斧地改变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做任何事情,必须有突破。文学创作的突破比较难,像跳高一样,要突破就像提高那么一厘米、几厘米,那太难了。但是你一定要有创新,一定要往上突破,你不突破读者就会抛弃你的。
牺牲了家庭生活
胡杨:您一天的工作时间,休息、娱乐、看书,时间是怎么安排的?
贾平凹:在正常情况下,为什么说正常情况呢,现在有很多是不正常的。现在是事情特别多,比如说有一年还是全国人大代表,在地方省作协还是主席,在这个位置上,就要有责任、有担当,所以会议就特别多。再一个就是活动特别多,陕西省的任何文学活动你都要参与,不是说你想参与,是必须参与。西安虽然经济方面在全国排不上,但它是个文化古城,旅游的人特别多,谁来跟你打个电话就要招呼吧,接来送往的。这些事情,基本上占据了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剩下的时间,才有你自己读书、写书的时间。
虽然说我现在特别头疼,没有一个整段时间,后来保证在7天以内全部属于我的都特别少。所以现在确实不是专业写作,都是业余写作。因为我从大学毕业到回出版社当编辑,现在这十来年当编辑,我还是主编的身份,还管着两个刊物,所以自己的写作确实叫业余写作。有人说:“你还写那么多?”其实是你来了我来接待你,和你聊天,你刚刚一走我就开始写作。就是长期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唯一一个好处就是我马上就能得到清闲,马上进入我的写作境界;再一个好处,我年轻时候身体并不好,但现在有一个好处,我睡眠好,多早多晚我一睡,瞌睡就来了,能恢复,这样能保证创作量。
这过程中就牺牲了家庭生活,或者和女儿的关系,和自己老婆的关系,和家庭的关系,大量时间就顾不上家。所以我经常跟家里人讲,你不要指望我在家里干这样干那样。所以女儿长这么大,我也没给女儿开过会(家长会),也没有送女儿到医院去过,那些都是老婆干的活。
所以做任何事情,必须有突破。
正常情况下,没人打扰的情况下,每天早上8点左右必须从我的住处到我的工作室(我的书房)——我单独买了个地方,我在那儿开始(工作)。中午我随便吃些,陕西人吃饭也不讲究,一碗面一碗饺子也就可以了。下午一直到晚上,12点之后才回去,如果在这期间有人来或者办事,准时8点半开始写作,写到11点就结束了,11点到12点是接待人,处理一些事情。然后吃完饭睡上一觉,到下午2点半-3点开始再写两小时到5点,5点以后就有来签书的,来讨论事情的。吃完饭以后到晚上基本不写书了,晚上从来没写过,晚上都是走走路、聊聊天、打打牌、吹吹牛等,就是别人干啥我也干啥。
一年四季都是这样,大年初一都是这样。长时间大多写作,也不喜欢人多,见不得谁来,孩子来的时间长了也烦。所以大年初一我把饺子吃完就走了,我就到这儿了(视频拍摄的地点),中午回去吃个饭,下午又来,年年都是这样过来的。
本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中国当代作家。
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起,从事专业创作。1986年,出版长篇小说《浮躁》。1987年,出版长篇小说《商州》。1988年,凭借《浮躁》获得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出版长篇小说《废都》。1995年,出版长篇小说《白夜》。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土门》。1997年,凭借《废都》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1998年,出版长篇小说《高老庄》 。
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怀念狼》。2002年,出版长篇小说《病相报告》。2003年,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5年,出版长篇小说《秦腔》。2007年,出版长篇小说《高兴》;同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出版长篇小说《古炉》。2014年,出版长篇小说《老生》。2018年4月,出版长篇小说《山本》;同年,当选西咸新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秦腔》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0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暂坐》和《酱豆》。
来源 | 善九德文化、百度百科
记者 | 羊城晚报 胡杨